以面向未來的地方志記錄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
嘉賓: 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左健偉
摘要: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更好發揮地方志在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方面的獨特功能,讓傳承千年的方志文化走進群眾、服務大眾,以面向未來的地方志記錄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近日,我們邀請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左健偉做客江蘇省人民政府網在線訪談,與網友互動交流。?

訪談精選
  • 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左健偉
  • 嘉賓與主持人
主持人

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由江蘇省人民政府網、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新江蘇?中國江蘇網和“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的在線訪談節目。我是主持人宗祺。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钡胤街咀鳛橹腥A文化的載體和組成部分,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一環。如何發揮地方志在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方面的獨特功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方志智慧和力量,今天,我們邀請到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左健偉走進演播室與我們一同交流。左主任好!

左健偉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

江蘇是全國著名的“方志之鄉”,編修地方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地方志往往與冷門、神秘、高深等詞語聯系在一起,沒有走進普通大眾的視野。在這里,我想替一些不太熟悉地方志工作的網友請教下左主任,什么是地方志?

左健偉

好的。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有修編自己歷史的傳統,代代相傳,延綿不絕,中華文明也由此成為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沒有中斷的文明。

通俗地講,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家譜、方志、正史共同構成我國歷史文化的三大支柱,從而為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留存了兩千多年的文獻依據。

梁啟超說“最古之史,實為方志”。延續兩千多年的地方志,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若要給地方志下個定義,我們可以說,它是全面、系統記載一個地方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一是它權威,地方志是“官修”“官責”的權威信史。二是它有范圍,只記述一定地區范圍內的情況,像江蘇地方志,就是記述江蘇發生的大事要事,而不能記述其他省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越境不書”,因而地方志往往具有濃郁的地方氣息。三是它包羅萬象,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無奇不有,堪稱“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書”。打開志書,猶如進入神奇的歷史文化寶庫。各地的歷史沿革、天文地理、政治措施、經濟狀況、資源物產、文化科學、著名人物乃至方言俗語、故事傳說等等撲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

江蘇自古以來崇文重教、人文薈萃,素有編修志書的優良傳統,現存各種舊方志近千種,約占全國的1/10左右,因而,江蘇是全國著名的“方志之鄉”。

從文化形態來說,書籍形態的地方志主要是三種:一是志書,完整記錄一個區域或者文化現象的來龍去脈。二是年鑒,記載一個地區或者部門一年的情況。三是地方史,就是記錄一個區域或文化現象的書籍。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地方志工作,江蘇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首輪、二輪志書編纂工程,其中江蘇首輪志書編纂自1986年啟動,2007年底完成,共92卷、118冊、7500余萬字,填補了江蘇自建?。?667年)300多年以來沒有完整省志的空白。二輪志書于2005年啟動,2020年底全部編纂完成,共出版省、市、縣(市、區)三級地方綜合志書110部、271冊、3.35億字,全面系統地記錄了1978—2008年江蘇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進程和輝煌成就,首輪、二輪志書共同構成了江蘇從古迄今最全面、最翔實、最權威的地情文獻資料。也就是說,從遠古一直到2008年,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情況都有了非常系統的歷史記載。

從年鑒來說,江蘇年鑒從1986年開始,已經連續編纂了37年。2018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省、市、縣(市、區)三級綜合年鑒全覆蓋,并一年一鑒,公開出版。從2018年開始,江蘇僅標注區域的綜合年鑒,比如南京年鑒、南京鼓樓區年鑒,每年就有110部。因年鑒記錄歷史的時效較強,各地編修年鑒的積極性很高,很多鎮也開始編纂年鑒,2022年江蘇鎮級年鑒已有43部,而且每年都在增加。此外,還有各行各業的專業年鑒,比如《江蘇自然資源年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年鑒,比如《南京大學年鑒》等,也有上百部,各類年鑒成果可以說蔚為大觀。

地方史方面,目前南京、無錫、常州、蘇州、泰州、鎮江、連云港等7個設區市編纂完成或正在編纂地方通史,去年《南京通史》正式發行,專題史、口述史等多種體裁百花齊放。如今的江蘇地方志工作欣欣向榮,呈現著志、鑒、史并駕齊驅的局面。

這些龐大的地方志成果將歷史與現實連接起來,系統記錄了發生在江蘇大地的中國巨變,展現了江蘇千年文脈的多彩華章。全省地方志系統每年都要編纂約400部書,這些作品生動描繪了江蘇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砥礪奮進的精神圖譜,讓人們在百年大變局的當下從歷史變遷中汲取奮進的力量,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歷史自信。作為地方志工作者,我們一直致力于創作出更多有品質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史志作品,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通過我們的作品,了解地方志、支持地方志,特別是利用好地方志講好自己的故事,講好自己家鄉的故事。

主持人

謝謝左主任,通過您的介紹,我們對地方志有了初步的了解。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馬上了解一個地方的重要情況,就要了解它的歷史。了解歷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這是我的一個習慣?!钡胤街臼橇暯娇倳浾莆盏厍?、民情的方式之一,可見它的重要性。左主任,請您和我們談一談,地方志是如何服務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呢?

左健偉

好的。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鄙朴谧x志、用志,是領導干部提高執政能力的必備法寶。自古以來,地方志都是資政輔治的重要工具,是地方官員知悉地情、研究地情的最好教材。宋朝著名理學家、思想家朱熹,就曾留下過“下轎伊始問志書”的典故。早在1941年,黨中央就明確要求“收集縣志、府志、省志、家譜,加以研究”。毛澤東主席在長征打仗途中也不忘閱讀地方志,建國后,他號召“全國各地要修地方志”,批評“官不修志而修衙”的不良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善于用志的典范。1985年6月,習近平同志赴任廈門市副市長,由他牽頭編制的《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吸收借鑒許多地方志內容,是全國經濟特區中最早的一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2006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考察臺風“桑美”災后重建工作期間,調閱《蒼南縣志》,并在與當地領導座談時大段朗讀書中關于臺風的記載,希望地方干部要以史為戒,科學決策,不斷提高處置臺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江蘇地方志工作主動作為、創新發展,積極服從、服務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地方志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主要做了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主題志鑒記錄江蘇現代化進程的鮮明亮色。在一輪二輪志書編纂過程中,在推動行業志、部門志的同時,主動策應年度重大主題,每年編纂主題志鑒,忠實記錄發生的大事要事,充分展現江蘇發展的偉大成就。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編纂出版《江蘇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圖志(1949—2019)》,和南京博物院共同舉辦江蘇重大建設成就展;為順應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需要,編纂出版《長江歷史圖譜》《江南大運河歷史圖譜》;為充分展現江蘇完成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作的貢獻,編纂《江蘇省對口支援西藏建設志》《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建設志》;為忠實記錄江蘇抗疫的歷程,編纂出版《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為充分反映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編纂出版《強富美高新跨越——十九大以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紀事》等等。

前不久,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推薦省地方志辦公室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編纂的全國首部古代城市圖志——《江蘇古代城市圖志》。這是江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在全國首次將江蘇每個城市的發展歷史、文化特質、古人留下的古地圖集中呈現出來,為現代城市的規劃設計、保護傳承工作提供借鑒參考,起到古為今用、服務當代的現實效果。

二是以即時性記錄更好展現江蘇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在編纂好年鑒、英文年鑒基礎上,2019年1月起,在全國首創逐月編纂《江蘇微記錄》,也就是我們將晚一年出版的“年鑒”,變為了下個月就呈現的“月鑒”,大大提高了地方志服務中心工作的時效。年底,將每月的微記錄匯輯成一本20萬字的《江蘇記錄》,也就是說,一年剛結束,一本20萬字的當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書籍就編纂好了。正是因為《江蘇記錄》較強的時效性,非常適合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因而《江蘇記錄》已經連續四年入選省人大、政協“兩會”會議資料。去年我們還和新華日報社合作,創新編纂了《江蘇影像》,作為《江蘇記錄》姊妹篇,同步呈現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深受好評。2022年,全省各地編纂即時性記錄產品52種,其中15種亮相當地“兩會”,成為地方志服務中心工作的一大亮點。

三是以鎮村志編纂文化工程展現江蘇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振興。為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留住鄉愁記憶、服務鄉村振興,2022年3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鎮村志編纂文化工程的通知》,在全國首次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鄉鎮(街道)志編纂全覆蓋的目標。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文化工程,涉及江蘇1300多個鎮和上百個中國歷史名村。目前,全省鎮村志已出版或啟動編纂1038部,是全國正在實施的最大的鎮村志編纂工程。鎮村志的編纂,不僅可以挖掘歷史資源,留住鄉愁,還在招商引資、文旅推介、鄉情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以重點史志作品展現江蘇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文化形象。依據《江蘇省“十四五”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將江蘇各地的地理標識、文化標識和歷史標識產品作為重點史志作品進行逐年編纂。各地的積極性非常高,比如正在編纂的《張謇志》和《花果山志》,張謇是代表南通的文化品牌,花果山是代表連云港的文化品牌。再比如丹陽的代表性標識是眼鏡,所以我們正在編纂《中國丹陽眼鏡史》,以上這些都是江蘇重點史志作品。已經出版的還有《中國淮揚菜志》《江蘇華僑華人史》《師之魂——陶行知在棲霞》《明孝陵新志》等,這些都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第二個結合”的重大論斷,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更要把“盛世修文”這件大事辦好,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用更多高品質的史志作品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主持人

謝謝左主任??梢钥闯?,近年來地方志系統做了許多有益有效的工作。剛剛聽您介紹到即時性記錄,這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據我所知,我們傳統的地方志書編纂,都是以20年為單位來進行的,即便是綜合年鑒,也是1年一鑒。而現在,我們將這個時間單位不斷縮小,地方志的時效性越來越強,這是出于什么考慮呢?

左健偉

所謂“盛世修史、志載盛世”,是指在最好的時代,通過記錄、挖掘、梳理,留下屬于這個時代的印記,反映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做新聞的同志有句話,叫“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而地方志的本質、本源恰恰就是記錄歷史。所以,我們在20年一次編纂好綜合志書、1年一修年鑒的同時,不斷創新發展理念,逐步向“微記錄”方向發展?,F在我們不僅編纂《江蘇微紀錄》,還在“方志江蘇”微信公眾號打造一個新欄目“微記錄”,這個欄目與《江蘇微記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每天發布江蘇的大事、要事,也可以稱之為“日記錄”。這樣江蘇地方志記錄歷史的時效,就從原來的20年一編志書、變成1年一修年鑒、變成每年的《江蘇記錄》、變成了1月一本的《江蘇微記錄》,現在又變成了每天的微記錄,地方志工作的時效性越來越強了。

主持人

謝謝左主任。剛才我在聽您介紹的過程中,注意到我們地方志工作有不少的率先、首創??磥斫K地方志的不斷“出圈”,離不開“創新”的加持,那么具體有哪些創新做法呢?

左健偉

好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江蘇時強調,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

地方志縱觀古今、橫陳百科,是個歷史文化的巨大寶庫。但是方志記載本身比較簡略,加上述而不論的文風,可讀性不強。一個地方幾千年的歷史,用一本書來呈現,可以想見其內容一定是字字珠璣,不過翔實度相對來說就有了欠缺,所以地方志在很長時間不為大家所知,也和這個原因有關。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真正在心里傳承好方志文化,我們主動順應現代知識傳播體系的變化,集聚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對2000多年的方志文化進行現代化改造,使悠久的方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我們打造了“方志江蘇”微信公眾號。自2019年4月22日改版,從工作信息公眾號變為文化公眾號,堅持日更,主打原創,截至目前原創文章已經1400多篇,清博指數連續5年保持全國地方志系統省級第一名。今年上半年推送文章834篇、視頻170個,原創文章被新華社、中新社、“學習強國”“國家人文歷史”“北京西路瞭望”“揚子晚報”等主流媒體和各類媒體轉載1200多次,《社區新報》每期一個整版使用“方志江蘇”內容?!胺街窘K”已成為講好江蘇故事的重要平臺。

第二,我們努力打造了具有現代意義的雜志——《江蘇地方志》?!督K地方志》是全省地方志系統唯一一個具有正規雙刊號、公開出版的機關刊物,2019年以前印數不到3000本,主要以系統內贈送為主,訂閱量不到20份,社會影響較小。為打破這一局面,我們著手對《江蘇地方志》進行改版,確立了“大方志、大文化”的理念,第一次從來稿選編轉變為約稿選編,邀請名家、大家撰稿,提高了雜志的文化層次和水平。第二次改版,按照Mook(magazine+book)模式,每期聚焦一個專題,提升雜志的文化深度。比方說,江南文化是個宏大的文化主題,下面有很多分支,像江南的手工業、江南的詩詞、江南的茶葉等等,我們都可以作為專題來介紹。第三次改版,從雜志內向雜志外延伸,打造全國獨一無二的“專題刊物+論壇文集+線下論壇”的全新期刊文化形態。不僅給大家呈現一本雜志,還有配套的論文集,一些特別重要的專題還會舉辦線下論壇。這一創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在全社會產生了積極反響,雜志發行量大幅度提升,從2019年的20份提升至2023年的8000份,總印數達到9600份。今年,我們已經舉辦了4場中國地方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壇江蘇分論壇,還有另外2場正在籌備中,一個是南京的“從天下文樞到世界文學之都”,另一個是昆山的“治家之經——朱柏廬與《朱子治家格言》”。

第三,我們舉辦了“Fun知?江蘇”跨年知識大會。3個小時的晚會有710萬人在線觀看,得到了廣大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的喜愛。除此以外,我們還開設了“江蘇方志大講堂”。大講堂自2019年創辦以來,每月一期,線上線下同步。而且大講堂是講什么就在什么地方講,比方說講窯灣的故事,就在窯灣古鎮講;講棲霞山的故事,就在棲霞山的山頂上講。葛劍雄、賀云翱、胡阿祥、程章燦、徐興無、葉兆言等社科名家先后登上講堂,江蘇方志大講堂逐漸成為講好發生在江蘇大地上的中國故事,特別是講好地域文化的一個鮮明品牌。目前,方志大講堂已舉辦66場,通過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對講堂進行直播,線上輻射觀眾已超600多萬人次,部分活動的單場觀看量近40萬人次。

主持人

謝謝左主任,聽您講了這么多,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方志人的創新精神和歷史擔當。接下來,又到了咱們節目的數字問答環節了。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上拿了一個題板,上面寫著788家。左主任,這個數字代表了什么?

左健偉

這個數字指的是省地方志辦公室牽頭組建的“江蘇省史志館聯盟”成員單位數量。截至目前,江蘇省已經有42家設區市、縣(市、區)地方志工作機構進行試點,聯盟成員展館達到788家,可見史志館是多么受到大家的歡迎。

我們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非常自豪,以前古人用志書把它留下來,作為現代人,我們有了更多記錄歷史的方法,比如影視、史書、年鑒,還有一種新的方式,就是通過實物來留存歷史。很多地方建了自己的史志館,比方說一個工廠會設立廠史館,一個鎮會設立鎮史館,一個學校會設立校史館等,這些史志館都是各地自發興建的。這種自發性源于中國人對自己文化、歷史的自豪感,這也是方志文化的魅力。同時,單個的史志館往往只講一地、一所學校、一個鎮、一個村這樣小格局、小地方的歷史,往往會被忽略。

我們建設史志館聯盟的初衷,就是以“小支點”撬動“大資源”。一家史志館的聲勢雖然弱小,但如果我們將全省各地各單位自發建立的鎮史館、村史館、廠史館、校史館和各種專題特色館聯合起來,將藏在單位內部的、局限在一個小區域的沉睡文化資源激活成為公共文化資源,就可以在不增加政府投資的情況下,大幅度提升公共文化供給數量,提高場館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

2022年,江蘇省首家縣級史志館聯盟試點和首家市級史志館聯盟試點分別在南通市海門區和宿遷市啟動。史志館聯盟的組建,不僅能夠推動系統內工作交流合作,而且還推動各種史志館之間藏品互通共享、故事共創傳播、活動聯辦互動、文創開發聯銷、人才共建聯動,更能吸引和吸納更多的場館加入史志館聯盟,拓寬聯盟單位的“朋友圈”,讓史志館群“活起來”“火起來”,從而擴大聯盟的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為方志文化建設贏得社會贊譽、百姓口碑發揮出史志館聯盟的特色作用。

主持人

在江蘇方志館的主頁,我們可以看到各地聯盟成員館的名單。下次,我也想回到自己的家鄉、母校,在史志館中實地走一走、看一看,找尋自己的青春記憶,感受方志文化的力量。說到這里,我也從您的介紹中感受到,近年來江蘇地方志打造了許多“聯名產品”,和眾多領域都有合作。左主任,我們是如何通過聯動合作,來擴大地方志的社會影響的呢?

左健偉

好的。我們剛剛講到,地方志是“一地之百科全書”,既然是百科全書,那么它和方方面面都是有聯系的。所以我們要擴大方志文化的宣傳,就必須進行縱向聯合、橫向交流,形成一種聯動效應。為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積極爭取支持,努力擴大地方志的影響力。一是積極爭取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的支持。連續三屆承辦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的“志說江南?蘇州圓桌會議”,承辦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中國地方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壇”的“至今思項羽”“延陵風骨”“問道惠山”“典范的力量”四場分論壇。二是積極爭取江蘇省政府的支持。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推介方志書籍,2020年舉行《長江歷史圖譜》新聞發布會;2021年舉行《江蘇對口支援西藏建設志》新聞發布會;2022年舉行《江蘇歷代方志全書》新聞發布會;2023年舉行《江蘇古代城市圖志》新聞發布會。三是積極爭取省委宣傳部的支持。連續三年組織全省地方志系統參加江蘇書展,展現地方志的豐富成果和江蘇燦爛的地域文化。四是積極爭取江蘇省級部門單位的支持。隨著地方志成果的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省級部門主動邀請我辦參與他們的工作。與省民政廳等部門一起研究發布紅色地名、地名文化遺產,與省住建廳聯合編纂《江蘇古代城市圖志》,與省統計局、新華報業集團聯合編纂《江蘇記錄》《江蘇影像》等等。

借腦引智,加強與高等院校戰略合作。高等院校是全省的智庫,地方志辦公室作為一個學術性較強的政府機構,應該跟高等院校加強合作。我們與江蘇省委黨校合作,建成了全國第一家在省委黨校設立的方志館分館,方志書籍還進了學員宿舍。聯合省社科聯推出25個“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地方志專項課題”,吸引了更多的專家學者來研究地方志。與南京師范大學、南通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6所省內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外,我們還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省社科院歷史研究院、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會、江蘇省工業經濟聯合會、江蘇省餐飲協會等機構,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共同推動江蘇地方志的學術研究。

借船出海,加強與媒體的戰略合作。長期以來,地方志習慣于閉門修志,專注做自己的學術研究,幾乎不與媒體打交道。自從我們開設公眾號、大講堂,地方志豐富多彩的工作和對史志資源的協調組織能力,讓眾多媒體看到了合作的前景。在這個資訊傳播越來越短平快的時代,起決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技術和渠道,而是內容,所謂“內容為王”,這恰恰是我們地方志的優勢。目前,我們與省內主流媒體幾乎都有合作?!缎氯A日報》與我們合作“尋找江蘇老地名”,《揚子晚報》合作“典說江蘇”,交匯點合作“江蘇方志大講堂”,江南大學、江蘇新聞廣播合作“水潤江南”,省文投、交匯點合作“點亮運河”,省廣電總臺合作“Fun知?江蘇”跨年晚會。江蘇新聞廣播晚間“夜談古今”欄目,每天播放方志故事。 近期我們還準備與江蘇有線、江蘇教育頻道、東方娃娃雜志社、東方文化周刊等加強合作,進一步增強方志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我們相信,地方志決不是孤立封閉的文化形態,而是立足地情、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的開放型文化事業。編修地方志的目的不是為編修而編修,而是為了發揮它的功效,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今后,我們還將打破壁壘,和更多領域達成合作,努力推出更多富有時代精神、彰顯中國氣質、體現江蘇底蘊的精品力作,講好發生在江蘇大地的中國故事。

主持人

謝謝左主任的介紹。我想通過這些合作,一定可以繼續放大江蘇聲音,改變長期以來方志文化“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接下來,除了我剛才向左主任提的這幾個問題,還有不少網友通過江蘇省人民政府網、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向您提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網友

左主任,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短視頻時代”。相比去讀一本大部頭的地方志書,我們老百姓更愿意通過觀看圖片、視頻來獲取信息、學習地方志知識。我想知道江蘇方志在這方面有沒有什么舉措?

左健偉

謝謝這位朋友對方志文化的關心。的確,不少傳統的史志書籍動輒上百萬字,內容冗長,攜帶不便,言語有些過于客觀,顯得平淡寡味、難以卒讀,與群眾的閱讀需求之間存在著距離。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近幾年我們作了一些積極探索。

為了主動順應知識傳播體系的變化,我們對地方志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志鑒產品進行了全方位和成體系的改造,堅持做有品質的史志作品,使記錄歷史、傳承文明、資政育人的地方志在新時代新征程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為了適應“讀圖時代”和現代人“快餐化”“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我們在志書資料的多元化、形式的可視化、文辭的優美化、裝幀的時尚化等方面作出了更多努力,打造了嶄新的“全息媒體志書”。我們改變了“圖片是文字附屬”這一傳統觀念,形成圖片獨立講述歷史的敘述方式,圍繞志書的章節內容,精心構思、精心拍攝自然、人文、社會、物產等方面的高質量圖片,用攝影語言講好發展故事。同時,我們還跟進現代技術的發展,把二維碼延伸閱讀的功能引入志書,通過二維碼擴展文字、圖片以及視頻,打造更大容量的“活”的志書,力圖讓讀者在有限版面中獲取更大信息量。目前,融合文字、圖片和音視頻打造的《東山鎮志》《馬莊村志》等31部“江蘇名鎮名村志”已出版,受到社會一致好評。2021年出版的《江蘇省對口支援西藏建設志》和正在編纂的《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建設志》,也均以二維碼形式收錄大量珍貴歷史影像資料,“繪聲繪色”地再現歷史場景。

另一方面,我們以創新突破為重點,聯合各市、縣(市、區)地方志工作機構,依托地方志書,共同打造了江蘇省情影像志,使地方志工作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傳統走向現代。第一批推出60集鄉土江蘇系列,目前已經制作20集,通過“方志江蘇”視頻號推送后,引起社會廣泛反響。南京發布、無錫發布、徐州發布、常州發布、蘇州發布、鹽城發布、揚州發布等各政府平臺紛紛轉載,網友紛紛留言點贊。其中《祝陵:梁祝故里,洞天奇觀》《薛埠,中國名茶之鄉》上線第一天視頻號播放量就超過15萬次;《富安,從鹽業重鎮到“中國繭都”》被東臺市富安鎮關工委列為中小學生愛家鄉德育課程。

網友

現在,各類文博場館成了中小學生假期的熱門打卡地。不瞞您說,我也帶孩子去過省方志館,感受到了方志館在培養孩子對江蘇歷史文化認知和熱愛方面的巨大影響力。我想知道,省地方志辦公室針對青少年,有沒有提供特別課程和知識服務?

左健偉

這位家長的教育方式很值得大家借鑒。愛鄉始于讀志,知史更加愛國。地方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特別的一種形態,自古以來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鄉土教材,也是為青少年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最佳課堂。之前我所介紹過的微信公眾號、方志大講堂、省情影像志、跨年知識大會,還有我們的雜志、志書等等,都是面向全社會推出,可以作為孩子們鄉情地情教育的教材使用。

今年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方志文化成了江蘇各地學子的“開學第一課”?;窗彩薪鸷h塔集鎮的幾個小學,將“塔集影像志”作為第一課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家鄉身份識別感”。鎮江市第三中學的同學們,通過走進鎮江方志館,了解古城鎮江的前世今生,用這樣的集體活動為暑期畫上圓滿句號。

就在9月,我們與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聯合打造的“方志學概論課程”正式開課。這門課程包含方志學史、舊方志的整理和利用、新方志的編纂等,填補了江蘇地方志學科建設的空白。

除了校園內,在校園外,近年來省方志館還針對青少年群體,開發了融合傳統課程、參觀研學、創新實踐于一體的“我愛江蘇”方志文化系列課程,為青少年了解中國方志典籍、學習傳統文化、沉浸式參觀展廳、多視角認識江蘇,提供生動有趣的互動課堂,每期課程一經發布,就被“秒光”。

除此之外,我們還正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情地情教育,目前無錫、常州都已經啟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將鄉情地情教育有機融入各類文明實踐活動,推動鄉情地情教育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不斷拓展覆蓋面,持續提升影響力。通過多種多樣的示范點、讀書角、資料庫建設與豐富多彩的共建、宣講、志愿活動,讓人民群眾共享史志成果和地情文化,引導孩子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更好留住鄉愁記憶,厚植家國情懷。

主持人

好的,謝謝左主任的解答,也非常感謝您今天做客我們演播室,同時感謝廣大網友的關注和收看!今天的節目到這里就要結束了,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留言提問,江蘇省人民政府網將以“訪談回聲”形式發布問題答復,省地方志辦公室將通過電話、郵件等形式對您進行答復,我們下期再見。

網友

節假日期間,想增進孩子對江蘇人文歷史的了解,想問問左主任有沒有比較好的方志館推薦?

左健偉

地方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特別的一種形態,自古以來就是愛國愛鄉的最好教材,也是青少年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最佳課堂。我為這位家長推薦幾個方志館:一是江蘇省方志館,位于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省方志館建有江蘇最大的方志地情資料館,擁有明刻本《越絕書》原本舊志。我們精心打造的“志載光華——方志省情展”今年3月正式開展,采用現代技術手段和新穎布展方式,通過一方水土的變遷、一方文化基因的進化以及當代的發展,展現一方人的文明活態萬象。我們還設立了專門的講堂空間、青少年活動空間、非遺文化體驗空間等,開發了融合傳統課程、參觀研學、創新實踐于一體的“我愛江蘇”方志文化系列課程,是孩子們假期學習、實踐的好去處。在剛剛過去中秋國慶長假,省方志館還推出了國風游園會,有趣有料有章有活動,受到了小朋友們歡迎。二是南京市方志館,位于建鄴區夢都大街168號,實現了利用數字技術打造“一鍵掃碼輕松帶走——口袋里的方志館”目標,呈現出“有限場地、無限空間,有限藏書、無限數據,有限載體、無限方式”的現代化方志館特性,形成“線下展讀一體化、線上資源共享化、館內活動多樣化”的格局,具備立體的傳播平臺、沉浸式人機互動、虛擬化場景體驗、主題化實踐教育、旅游式文化體驗五大功能。三是常州方志館,位于天寧區前后北岸歷史文化街區,選用清朝漕運總督管干貞故居讀書樓進行布展,共4進廳堂、3個院落,是一個以方志為核心、地情為元素、城史為脈絡,全面介紹城市歷史、展示地域風情、傳承歷史精髓、弘揚人文精粹的公共文化展覽場館和對外宣傳窗口。四是鎮江方志館,位于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清代海關道臺沈公館,以主題公益活動為切入點,圍繞青少年、外地游客、商務人群等,融入西津渡整體游線,定制“研學之旅”“紅色之旅”,成為“四史”學習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的重要陣地,成為廣大市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了解鎮江歷史文化的網紅打卡地。除此之外,我們也建議大家登陸江蘇省方志館官方網站,在首頁查詢史志館聯盟的成員單位,到自己感興趣的史志館轉一轉、看一看。

網友

江蘇是教育大省、文化大省,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我省的方志工作在全國方志工作格局中有怎樣的作為?

左健偉

江蘇是全國著名的方志之鄉,也是方志大省。近幾年,我們立足主業、服務大局,主動作為、創新發展,得到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的充分肯定。去年,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印發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主動作為創新發展典型做法的通知》,這是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第一次向全國推廣一個省域地方志工作經驗,指出江蘇地方志服務中心工作有思路,志鑒工作重時效,古籍整理結碩果,鎮村志編纂全覆蓋,史志館資源相整合,重點史志出版有保障,方志文化宣傳有亮點,在發揮地方志存史、資政、育人作用方面體現了江蘇特色。接下來,我們再接再厲,以改革精神推動工作理念、模式、產品全面創新,走在前、做示范,努力推進新時代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

網友

去年《江蘇歷代方志全書》出版,這套書還是有一定的閱讀門檻的,有沒有普及類、通俗類的方志書籍推薦?

左健偉

創作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高質量方志作品,是我們近年來努力的一大目標。在這里我給大家推薦幾套方志書籍:一是《中國淮揚菜志》。這套書共分為五卷,分別從沿革、名菜、名點、宴廚店、拾遺等多個方面追根溯源、廣征博采,全面系統記述了淮揚菜的起源與萌芽、興起與形成、鼎盛與高峰、傳播與發展,充分反映淮揚菜的發展歷程、菜系特點和美食文化。它突破了傳統志書的體例束縛和形態風格,使用大量精美圖片,語言精煉,圖文并重,裝幀精美,將志書的嚴謹厚重與時尚的現代表達相統一,達到內容與形式、敘事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二是《江蘇名鎮名村志》。它立足全媒體時代,創新編纂方式,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表現手段,形成三條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線索,反映名鎮名村歷史與現狀。特別是通過省政務云及二維碼系統,實現了音視頻呈現和可更新,融入宣傳鎮村的音視頻,使志書從無聲變有聲,從二維變三維,從靜態變動態?!督K名鎮名村志》不但講好鄉村故事,而且延續鄉村文脈,擴大了方志文化的影響力,并在招商引資、鎮村文旅事業發展、愛國愛鄉教育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我們即將推出的《這里是江蘇》省情讀本。它由物華天寶、滄海桑田、崢嶸千年、財賦淵藪、科教昌盛、文化璀璨、名人薈萃、區域風采8個篇目構成,通過全面、系統介紹江蘇歷史文化淵源、自然生態演變狀況、經濟社會發展脈絡、地域文化傳承保護,展示江蘇歷史文化的神韻氣度和鮮明地域形象。四是即將推出的“我愛江蘇”青少年省情系列讀本,它以志為線,縱覽歷史,帶領學生感受江蘇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的非凡氣象,經濟大省、文化大省的發展之路,引導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知鄉愛鄉,厚植桑梓情懷,賡續家鄉文脈,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自強。

網友

請問地方志在對外傳播江蘇文化方面有哪些舉措呢?

左健偉

地方志是兼容歷史和地理的百科全書,向世界推介中國的地方志,能夠更好地講好發生在江蘇大地的中國故事,讓世界感受到中國人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追求。在對外傳播方面,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舉措:一是用方志典籍展現中華文化的豐富燦爛。比如江蘇歷時13年編纂完成的《江蘇歷代方志全書》,就是江蘇古代方志的集大成者,是方志文化走向世界的重磅產品。除此之外,我們還從典籍中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當代價值,并通過鮮活的方式展示出來,“方志江蘇”視頻號每天推出一集“方志故事”微視頻,深受群眾特別是海外華人華僑的喜愛,未來我們還將對江蘇的方志典籍進行系統介紹,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的來龍去脈。二是用方志視角講好中國當代故事。我們連續10多年編纂出版的英文版《江蘇年鑒》,是全國較早一部專門面向海外,全面、系統和深度介紹省級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年度資料性文獻,為海外人士認識江蘇、了解江蘇提供了基本資料和信息,也為國外研究江蘇、研究漢學提供了基本素材,被世界很多重要圖書館收藏。目前正在實施的鎮村志編纂文化工程,以志書的形態,講好江蘇各地的故事、江蘇鄉村振興的故事,特別是融合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的《江蘇名鎮名村志》,時尚高雅,精美大氣,深受群眾喜愛,被很多地方作為招商手冊、文旅手冊,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三是用方志形態展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用歷史的視角去展現、去訴說,可以跨越時空、跨越國界。我們組織制作的“江蘇省情系列影像志”,把江蘇精妙多彩的地域文化通過一個個影像志展現出來。首個系列“鄉土江蘇”共60集,重點展示江蘇鎮村的歷史風貌和發展軌跡,接下來還將打造“山水江蘇”“風味江蘇”“絕技江蘇”等專題,真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鮮活起來,讓世界感受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網友

請問有哪些渠道可以參與地方志舉辦的活動?

左健偉

目前,有很多渠道可以關注并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一是“方志江蘇”微信公眾號,除了推送地情文章、“方志故事”短視頻、江蘇省情影像志、每日微記錄等內容,還會推送各類直播、活動的信息、海報,方便網友及時知曉、報名、參與。二是江蘇省情網,在通知公告、省志辦動態、市縣方志動態等欄目可以看到我們的活動信息和參與方式。三是全省各地地方志系統的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特別是各地承辦的方志大講堂,除了觀看線上直播外,還可以線下參與,現場聆聽。


加勒比AV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亚洲 日韩 欧美 成人 在线